[本站 资讯] 9月25日,我们了解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将全面规范车门把手产品性能,提升车门把手产品安全水平。
GB《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标准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随着汽车电动化的发展,电动隐藏式车门把手被广泛应用,市场上车门把手产品的操作方式和结构型式日趋多样。为应对电动隐藏式车门把手新技术、新安全需求,进一步规范和提升车门把手安全性,筑牢汽车安全底线,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旨在引导企业规范车门内外把手产品设计,提升门把手安全性能,全面提升车辆安全水平。
标准制定过程中开展了哪些研究工作?
自2024年起,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标准的预研和制定工作,制定过程中召开15次会议,组织行业100余家国内外整车、零部件、检测机构等单位专家开展门把手专题调研及标准研讨,系统开展了车门把手安全技术研究,旨在全力解决车门把手衍生的行业痛点,全面提升车门把手安全性能。本次标准制定的核心技术要素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一是全面开展车门把手专题调研。通过调研230余款车型的车门把手结构型式、开启方式、布置位置、提示标志等内容,结合国内消费者操作习惯以及人机工程相关研究,提出了操作空间、安全标志等标准要求。二是全面规范了车门把手的安全性能。结合道路事故场景,组织行业开展多轮技术方案论证,并开展20余款车型的静态及动态验证,研究确定了标准安全方案。标准从车门把手释放型式、操作空间、安全控制逻辑、功能抑制以及断电功能完整性等方面提出了技术要求,提升了车门把手产品安全水平。三是全面确保了标准技术指标的先进性、科学性。由于国内和国际均无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法规,标准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国内车门把手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从更全面的性能要求与试验场景、更严苛的试验条件、更强的技术前瞻性与行业适应性等维度出发,研究形成了较为科学且与我国标准体系兼容的车门把手安全要求。
标准征求意见稿对车门把手提出了哪些安全要求?
征求意见稿主要在车门把手结构型式、释放方式、布置位置、断电功能完整性等方面提出了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一是规范了车门把手的结构型式。标准征求意见稿对于车门把手结构、手部操作空间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明确每个车门的车门外把手在任意状态时,应具备手部操作空间,有效解决了电动隐藏式门把手操作不便、难以识别等困扰消费者的痛点问题。二是明确了车门把手的释放方式和断电功能完整性。标准征求意见稿要求每个车门的车门内把手和车门外把手均应具有机械冗余设计,保证事故断电后能在不借助外部工具情况下,通过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把手开启车门,确保发生事故后乘员逃生和事故救援。三是规范了车门把手布置位置和安全标志。标准征求意见稿规范了车门内把手和车门外把手的布置区域,以及车门内把手的安全标志和开启方式示意。通过明确布置区域与可视化安全标志,有效解决车门把手可见性差、识别性不足等问题,有效减少了车门把手的操作困难,兼顾了安全效率与用户体验。此外,标准征求意见稿还界定了车门把手的术语和定义、提出了强度要求和功能抑制要求,规范了车门内把手和车门外把手的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方法。
新标准的制定对行业及消费者的意义
标准的制定适应了汽车电动化趋势,兼顾了车门把手科技感与安全性的平衡,全面规范了车门把手的安全性能,全面解决了消费者对于电动隐藏式车门把手的使用痛点和安全隐患。标准的制定对于引导和规范我国车门把手技术的发展、强化乘员逃生和安全救援、保障消费者生命安全、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切实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编译/本站 周易)